2021年11月6日,“上海城市更新与风貌保护思考研讨会”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策划、主办,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承办。近百位专委会成员、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上半场
主持人 卢永毅
上半场会议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永毅主持。
致辞嘉宾 曹嘉明
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为研讨会致辞,他指出,城市更新是一个永续的话题。如何协调好保护与传承,同时又符合新时代的功能需求;如何创造城市和建设的生性,以人为本的空间,仍值得讨论和研究。我们要慎重和认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以人文主义精神进行精细化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此外,建国70多年以来的优秀建筑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反映着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变迁,不能忽视对这些优秀建筑的保护,要将每一个时代留下的美好印记都恰当地留存下来。最后他强调,希望学术界与业界始终以科学的态度和敢于表达的专业精神以及对历史负责的理想追求来实践城市更新。
演讲嘉宾 伍江
上海市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伍江以《当下上海历史风貌与历史建筑保护及其更新若干问题思考》为题,展开了12个问题的讨论。他认为,历史建筑、尤其是里弄建筑作为上海独特的城市历史风景线,面临着如何定义、如何保留、如何改造、如何衡量尺度等等亟待解决的落地难点。他指出,当今的城市更新应是更加常态化的有机更新,历史保护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历史建筑的信息,再来判断有多少值得保护,然后作出分级分类的保护措施,而不同的更新方案也应依据分级分类来实施,并结合城市更新中提升空间品质、“释放低效空间资源”以及延续商业区沿街零售业等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以保存历史来激发城市的活力。此外,他还对历史空间肌理的保护、项目的资金平衡和房地产开发模式等更具挑战的问题,提出了批判性思考。
上海城市记忆空间研究院副理事长黄中浩博士聚焦老城厢空间形态的成因与价值,将老城厢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并着重介绍了1900年至1947年老城厢演变最剧烈的历史时期,以租界与老城厢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着眼点,详细讲述了老城厢在此期间在边界、中心、地景和肌理四个方面的变迁过程,呈现出老城厢城市空间渐变的历史丰富性和复杂性,揭示其背后的历史逻辑,对认识老城厢历史空间特征、当代价值以及思考现今风貌保护与旧城更新的认识与实践,都很有启发。
演讲嘉宾 卓刚峰
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卓刚峰介绍了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的四大项目类型,包括既有建筑工业遗产保护设计、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市中心片区保护更新以及当前重点关注的城市旧改区域研究。他详细讲述了建业里、外滩中央规划、上生新所三个案例的前期策划、投资、设计、施工、运作全过程,解读历史建筑和街区如何融合当下市民的生活发展方式。
演讲嘉宾 陈建邦
瑞安房地产规划发展与设计部总监陈建邦以上海新天地和佛山岭南天地社区为例,介绍了瑞安房地产在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复合功能的片区城市更新、城市肌理的保护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也从开发的角度,对开发运作、动迁时序、容积率平衡等方面介绍了瑞安的经验。他认为,城市更新应该通过合理安排动迁与开发节奏与规划活力街道,保持街区活力;并应在城市更新中保持多元混合功能,建筑的功能应预留弹性适应时代发展;在实操层面,可通过容积率转移或增容等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性;最后,他强调城市更新统筹主体需要负责区域城市设计品质管理与长期运作,长期保护可持续发展。
演讲嘉宾 邵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邵甬以《法国城市遗产保护中的士绅化运动与反思》为题,以她称之为“巴黎的老城厢”巴黎中心城区最大的一片历史保护区马莱区(le marais)数十年的保护与再生实践为案例,纵观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的历程与趋势,以及历史城区保护的一系列制度建设、政策制定与实践方法。她认为,城市更新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性的观念和行动,以解决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致力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对变化中的城市作出长远持续性的改善和提高,历史建筑具有融入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活力的巨大潜力。
演讲嘉宾 戴仕炳
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戴仕炳深入解读“一栋一策”的材料策略。他以长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出,“一栋一策”必须包含历史建筑调研、建筑历史后期使用研究、机构的勘察检测等多层次、多步骤的工作,通过勘察、检测,把握历史建筑和风貌建筑背后蕴藏的物质信息和文化信息,最终针对不同建筑采取具有时代标识性的、接近原材料原工艺的相应的修复保护策略。
演讲嘉宾 常青
最后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做了《反思保护与再生-聚焦石库门》的演讲。他首先系统梳理和辨析了国内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各类型和各层次的概念及其内涵,指出概念的共识对于保护实践的关键性意义。然后,他着重阐述了上海石库门里弄的由来和发展,介绍了这一住宅建筑的主要特点,分析了石库门遗产面临的境况,对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作出了反思与剖析。他认为,石库门住宅的保护还需确定类型标本,对其进行保护、活化和再生,以及切实可行的落地实践方案。
下半场
下半场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王林主持。
下半场
会上宣布经专委会成员投票通过的三位新增成员,分别为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蕾、同济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钱锋以及上海雍匠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伟。
论坛邀请六位嘉宾进行研讨,参与的嘉宾有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社会学家、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海,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建筑师张海涛,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委员员、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旭民,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建筑师宋照青,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委员、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副院长宿新宝,他们分别就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保护的理念和制度、实践的复杂性、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保护的目标和现存建设规范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上海市建筑学会一直以来将历史建筑保护作为重点关注课题之一,力求在城市更新这一永续话题和背景之下,为上海乃至全国城市建设协调保护传承与新时代功能需求提供智慧与实践助力。
本次活动是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发起的上海国际建筑文化周重要系列活动之一,邀请多位院士专家大师,从不同维度解读上海城市更新与历史建筑风貌保护的相关制度条例与实践案例成果,立足当下,探讨上海这座城市如何更好地连接过去与未来,为上海乃至全国城市更新提供高学术水平、落地可行的精彩观点与方案。
上海市建筑学会成立于1953年7月,是经国家民政部门批准注册的独立法人社团,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成员,也是上海市建筑界最专业、最权威的科技学术团体之一!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20号新汇丰大楼4楼
邮编:200002
phone: 021-62716650
传真:021-62716656
网址:http://www.assc.org.cn/
email:[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凯发娱乐官网 copyright 2018-2020 assc.org.cn | 上海市建筑学会凯发娱乐官网的版权所有 | 联系凯发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