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下午,上海市建筑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会议在科学会堂枫丹白露厅召开,理事会7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对学会2018年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并对2019年工作计划和学术定位进行了热烈探讨。
会议由曹嘉明理事长主持。学会副秘书长丁肖真就学会2018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炼了五项亮点工作:第一,在组织建设方面,获得了科协系统的多项荣誉;第二,在参与国际行业事务方面,配合中国建筑学会成功取得了亚洲建筑师协会2020年“第19届亚洲建筑师大会”举办权,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进一步提升;该事件也被《建筑时报》评为“2018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件大事”之一。第三,在扩大区域影响力方面,适时启动“长三角建筑学会联盟”工作,经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学会领导共同商定,由本会担任联盟首届主席和秘书长;第四,组织开展“上海市杰出中青年建筑师”评选工作,为本行业高端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例;第五,2018年10月5日,习总书记在进博会上提出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市建筑学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于2018年11月16日组织召开了“城市群建设与区域协同发展”国际论坛,及时且应景的国际论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充分关注。
学会驻会副秘书长吕亚范汇报了学会2018年度财务情况,对专业委员会工作进行了汇报,2018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工作,2019年学会将继续对专业委员会提供大力支持。
曹嘉明理事长对学会2019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介绍,内容如下:
一是确定学术定位。其一是在当前高密度的立体城市以及复合建筑的发展趋势下,将结合中国建筑学会活动组织召开“站城一体化tod”学术论坛;其二是“世界滨水城市建设”学术论坛。
二是要重点筹备2020年亚洲建筑师大会。面对2020年就将举办的国际盛会,本年度中筹备工作将紧锣密鼓地有序开展,并在10月于孟加拉亚洲建筑师大会上进行工作汇报。
三是关注行业发展热点。其一是持续建筑师负责制相关评估课题和建筑师培训工作;其二是建立社团标准,学会的宗旨是引领和推动本专业的学术和技术的发展,学会在有着优渥专家资源的条件下应当积极建立社团标准和规范导则的评价指标,指导行业发展。
四是完成中国建筑学会委以的重任。其一是由上海地区牵头成立的多个二级组织,包括日前已经成立的“高层建筑人居环境学术委员会”,以及积极筹备中的“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和“立体城市和复合建筑专业委员会”。其二是《建筑实践》杂志。作为住建部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上海编辑部遵照办刊宗旨,服务于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努力成为国内学科的主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上宣传介绍中国建设成就、建筑技术,发现优秀建筑人才,并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得到了出版总局和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批准下,《建筑实践》创刊号本月就将呼之欲出。
与会理事对学会2018年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学会组织规范化,辐射面广,活动丰富,气氛活跃,在行业引领作用方面注重价值化,在社会公众活动方面注重实践参与,纷纷表达了对学会活动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李振宇、陈云琪、章明、沈育祥、徐强、张男、支文军、王海松、施泽淞、沈晓明、陆邵明、陈峻、王勇、卢永毅、赵海元十余位理事先后发言,在对2019年活动补充建议之外,也对学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希望。
理事会提出了学会团体标准编制是一项具有引领性的工作,可以从学会和二级组织不同的层面切入。并且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长三角三省一市通用的规范导则也是学会可以有所作为的方面。城市更新作为目前城市建设的主调,近几年城市建设从拆改留到留改拆是一个非常大的城市发展转型期,虽然价值观在逐渐转变,但上海和全国的旧改更新和保护都还面临着许多难题,尤其是从经济、文化、旧改模式、社会生活再生等方面综合的难题,借助学会平台对于探索交叉学科难题应当有相当大的助力。
上海市建筑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第三次理事会议圆满结束,对学会2019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学会面对业内来自主管部门、上级学会以及各会员单位的高期望下,也将持续关注政府所关注的问题和行业热点,化压力为动力,推动学会工作更上层楼,引领行业发展,践行社会服务。社会组织作为一个平台,欢迎大家发挥自身专业长处,形成跨行业、跨专业、跨地域的交融协作。
上海市建筑学会成立于1953年7月,是经国家民政部门批准注册的独立法人社团,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成员,也是上海市建筑界最专业、最权威的科技学术团体之一!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20号新汇丰大楼4楼
邮编:200002
phone: 021-62716650
传真:021-62716656
网址:http://www.assc.org.cn/
email:[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凯发娱乐官网 copyright 2018-2020 assc.org.cn | 上海市建筑学会凯发娱乐官网的版权所有 | 联系凯发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