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音 | 城市更新引领文化自信,学会动态,上海市建筑学会-凯发登录

新闻动态
两会之音 | 城市更新引领文化自信
2021.03.13

实施城市更新

 assc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大举措。推进城市更新,就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回应群众期盼,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突出问题和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的必然要求。使城市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更加注重存量提质改造,在存量中得增量,多措并举破解城市住房问题,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提升城市功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





赋能智慧城市



及时建立智慧城市“中枢系统”;突出产业带动效应,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培养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兴科技产业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培养,及时建立国家智慧城市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在学科设计、技能培养等方面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

——许荣茂




全力实施城市更新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城市体检评估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体检评估工作全覆盖。二是完善城市体检评估标准,明确城市建设的底线管控要求。三是优化体检技术方法,提高对城市问题诊断的精准性。四是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


全国政协常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黄艳



迈向文化自信的城市复兴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镇化高速发展,成绩显著,未来更应该结合适应当今社会的各种变化,贯彻落实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设计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高质量设计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建设方式,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吴晨




报告全文

全国政协常委许荣茂:建议顺势科创浪潮 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智慧城市正在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全新发力点,而只有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才能使中国拥有越来越多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科技创新赋能城市发展的实践中,如何实现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让数据“为我所用”,让城市运行真正“智慧”起来?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在两会提案——《关于推进智慧治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的提案》中,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层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凯发娱乐官网的解决方案:


首先,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将智慧治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要在地方政府层面形成“智慧治理”思维;要加强对科学化城市治理的培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其次,坚持智慧城市“全国一盘棋”,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地方智慧城市建设;许荣茂认为,及时建立智慧城市“中枢系统”;突出产业带动效应,推动智慧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建设,积极培养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兴科技产业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的培养,及时建立国家智慧城市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在学科设计、技能培养等方面培养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此外,许荣茂还在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布局线上线下新场景,加速激发消费新潜力的提案》《关于改革文物回流进口税收,推广文物回流试点成果的提案》《关于后疫情时代助力华侨华人发展的提案》《关于优化人口结构,应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的提案》以及《关于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就挖掘消费潜力,助力国宝回归,发挥侨智侨力,智慧城市建设,助推湾区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报告全文

黄艳:今年将从八方面全力实施城市更新


“城市的核心是人。”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提高城市承载力、防治各类“城市病”开药方,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市更新”如何实施?处处落脚民生、关乎百姓生活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如何推进?全国政协常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在专访中,为开局之年系统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建言献策。


细化各大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记者:每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焦点都极具时代特性。今年意义特殊,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重点关注哪些方面?有何具体建议?


黄艳: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住房和城乡建设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又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住房和房地产、城市更新、乡村建设等工作都作出重要部署,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当下的工作重点是如何落实好这些战略。今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专门提到了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议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细化各大区域发展战略,在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中促进不同地区发展相对平衡。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在提高区域城市发展质量上下功夫,加强与青海、辽宁、陕西、上海等省市的共建工作,支持东北老工业城市更新提升,探索西部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总结提炼超大城市精细化建设和治理的中国方案。


二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建议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推动各地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我们将总结深圳、上海等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三是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保护。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塑造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建议进一步扩大历史文化保护内涵,建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三级管理机制,尽快形成行之有效的标准规范和监督机制。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建筑风貌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底线管控,治理“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乱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将开展历史文化保护评估工作和城市风貌管理专项调研工作,进一步指导督促各地落实有关要求和标准,推动各地切实在城乡建设中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时代特色风貌。


来源:《中国建设报》



报告全文

吴晨:迈向文化自信的城市复兴


在吴晨看来,高质量设计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以高质量设计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建设方式,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民族文化自信是高质量设计的根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城市是文化的最高表现。在吴晨看来,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物质建设方面的现代化,对精神的追求也同等重要;城市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永远在变化中,文化也永远在发展中;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延绵的内在动力是不会改变的。提倡文化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发展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以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增强社会的活力。


文化自信是高质量设计的根基,是延续城市精神的关键。吴晨表示,从古代进入近现代,中国传承数千年的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人居环境建设也经历着转型,面临着“古今中西之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认知尚未分明,仍有待发掘与认识,中国的城市有自己的特殊性,人居环境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宝藏,如何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缔造属于中国,属于人民的城市家园,归根结底需要我们树立对于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自信与自强。


中国的城市家园应该是什么样的?关于这个问题,几十年来中国的建筑师一直在努力思考。吴晨认为,面临当今席卷而来西方“强势”文化,处于“弱势”的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没有自觉的保护与发展,就会显得被动,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


吴晨说道,我们曾经耗费数十亿为外国建筑师“保护一种文化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把它至于危险境地”的理念买单,而得到的结果却是与古都中轴线尺度、形态、肌理的格格不入。这种设计意识是单边化的,其建筑创作也无法脱离固化的价值认知,这种文化输出是强迫性的,但这种行为无疑会让我们的家园特色逐渐消失。


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自信,设计行业需要文化觉醒。吴晨告诉记者,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地域文化本身是一潭活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外来文化的袭来也赋予了地域文化本身融汇的特质,随着本土文化的积淀,在新形式的创造与构成中发挥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设计更应该对本土文化有一种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和文化自强的精神,避免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地域特征与现代技术进行简单揉和,进而创作出形似却魂失的地域作品。


历经迷惘,方得始终。“一座城市的社会和物质环境的质量状况,实际上是由她的人民最终决定的”。吴晨表示,建筑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家园的缔造需要我们跳出传统的固化思维,不仅仅要关注物质空间和体型环境的改善,而要同时甚至更为重视城市的发展在文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对地域人文所做出的积极贡献。


给予本土建筑师成长的土壤


行业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一片适合他成长与发展的土壤。吴晨介绍,建国后,我国的设计行业迅猛发展,新中国的十大建筑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呈现效果至今仍令人称道。1990年亚运会,新建体育场馆仍为我国原创,中国设计也由此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0年后,国际形形色色的流派和各路大师蜂拥而来而来,国内建筑市场上纷纷扬扬,让人们目不暇接,本土建筑师在重大建设项目的中的获得设计竞赛或担当主创的职责,仍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本土项目是培养本国设计人才的重要机会。”吴晨对记者说道,1964年东京奥运会,日本建筑师大放异彩,直接催生了日本建筑师群体的崛起,时至今日已有8位日本建筑师获得了普利茨克奖。2012年伦敦奥运会,英国建筑师在奥运场馆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大胆实践,留下了很多绿色环保建筑的突破性创作,被称之为最“绿色”的奥运会,也让英国的设计行业迈上了新台阶。而我国多项重大赛事场馆的设计则多由外方主创,中方原创的身影更需要迎头赶上。我们不可否认外方在技术领域和某些理念的领先,但我们仍应给予本土建筑师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这样我们的设计行业才能有实质性的长足发展。


吴晨建议,国内设计市场应优化比选机制,重大项目竞标短名单中,中方设计团队数量不低于50%。“从近期设计行业的发展情况看,我国的重大项目设计者以外方占比过高,这样既不利于本土建筑师的成长,又不利于中国设计行业的长远发展。在重大竞标名单中保证一定比例的中方设计团队,可以形成本土设计的自主知识产权,也能为城市留下更多的中国作品。这种限制外方参与量的制度已经广泛应用于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如:cba上场外援数量最多2人(占上场球员数量40%),中超上场外援最多3人(约占上场球员数量30%),其目的就是为了国内运动员能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这种制度也可试应用于设计行业,调节行业环境,给予本土建筑师更多的成长机遇。”吴晨说道。


此外,吴晨指出,高质量的设计需要合理的行业收费标准匹配,给予设计师更好的从业条件。“自2002年1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以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已经近20年没有新增或修订过相关收费标准。20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水平不断增长,但设计行业的收费标准却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的收费标准将直接影响行业的收入水平,众所周知,近些年金融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行业高收入对于人才的吸引。设计行业的低收入水平会影响人才的从业选择,造成行业人才逐步缺失的困境。建议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优化设计行业收费标准,鼓励人才选择设计行业,为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从业条件,为高质量设计提供环境保障和人才保障。”吴晨表示。

(转载)




关于上海市建筑学会

上海市建筑学会成立于1953年7月,是经国家民政部门批准注册的独立法人社团,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成员,也是上海市建筑界最专业、最权威的科技学术团体之一!

凯发娱乐官网的友情链接
联系凯发登录
  •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20号新汇丰大楼4楼

  • 邮编:200002

  • phone: 021-62716650

  • 传真:021-62716656

  • 网址:http://www.assc.org.cn/

  • email:[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code.jpg

关注微信公众号

凯发娱乐官网 copyright 2018-2020 assc.org.cn | 上海市建筑学会凯发娱乐官网的版权所有 | 联系凯发登录 |

  • 凯发登录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