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与环境共生的设计目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杭州目标从长三角中心城市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杭州已进入全球城市百强行列,正朝着国际名城大步迈进。但是,随着城市的全球化的发展,以机动车为中心的社会构造已无法满足现有发展需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弊病。近年来,杭州中心地区正以罕见的速度进行着地铁网路系统的整备,并向着“健康低碳”的方向成长。新一轮的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和自然的平衡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城市不应该像“摊大饼”似的不断侵蚀自然,消耗能源,“集聚化”的思考正在付诸实践。
项目鸟瞰图
信达中心(包括其住宅地块杭州壹号院)坐落在杭州奥体博览城区块,是近年来最为瞩目的区域之一,这里聚集着g20峰会会场,2022年亚运会“莲花”主体育馆,杭州之门双塔等。政府对奥体区域规划之初,大胆鼓励地下空间以及公共交通的高效利用和复合型开发,对城市地面空间做出了极大的让渡,配置了大面积公园绿化。本项目分三个地块,作为商业办公的03地块,正好落在奥体公园的东南角,01,02住宅地块(杭州壹号院)也与奥体公园仅一路之隔。同时,地铁6,7号线交汇点“奥体中心站”,是三个地块中心的地下区域,可以说,信达中心是具有集交通,自然,文化,产业,住居资源为一体的稀缺项目类型。
地铁6号7号线示意图
地铁6号7号线奥体中心站在本地块交汇
ⅱ
公园型tod4.0的探索
tod(公共交通指向型开发)较早实践于日本。从上世纪初轨道交通的普及开始,历经了百年的发展(tod1.0)。1920年代开始的半个世纪,在商业和交通相结合的思路主导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轨道上盖商业系统,地下街商业系统和二层步行平台系统相结合的站城模式(tod2.0)。1990年代以后,以涩谷站等为代表,进一步优化了垂直交通的整合,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和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形成共同发展的结构,从而实现了经济、社会价值最大化的 “站城一体化模式”(tod3.0)。未来,城市的站点,将超越功能性和通用性,即在满足移动、公共服务、物质消费目的的基础上,升级为提供“精神消费”的“热点”空间-----即它将是当地特色文化或自然景观,结合拓展城市个性和创造力的魅力场所。“站、城、人一体化”是tod4.0所期许的目标。
在tod开发模式下,本项目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南面是城市生活区,北面是奥体公园。如何在保证满足城市生活之需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奥体公园的景观,提供更具有魅力的城市空间,进而激发城市的活力和创造力,是开发和设计团队对 “公园型tod4.0 ”这个课题的一次探索。
(1)立体城市的塑造
随着建造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下空间的掌控能力提供了城市发展更多的可能性。本项目充分利用三个地块的连动优势,将三个地块在地铁站厅层打通,形成“大环线”。在这个环线上,设置功能齐全的商业设施和通往办公,住宅的多个无缝连接入口。其好处是在地下就能有效疏导大量人群,减少地面人车混行的管理压力,避免了行人过马路,极端天气下的出行不便。这样的设计,提高了城市的出行效率。可以说,本项目作为一个“连接点”,通过连接地上地下的步行系统,贯通了主体育场、训练中心、杭州之门、博览中心等设施,赋予奥体中心站更大的辐射范围。
地下规划概念图
区域连接概念图
在纵向空间上,一个通往屋顶的中庭,作为“城市核”(垂直集中交通核),汇集了多部层层而上,通往不同方向的扶梯。主要的流线是通过大尺度空间和显眼的扶梯被清楚的认知,即从城市核的长长的扶梯,从地下二层直接达到二层的中央广场。展现在面前的就是通往主体育馆和整个奥体公园的步道平台。如果想做停留,各层回游的商业则被串联在“城市核”上,一直可以散步到屋顶的花园。立体的、自由的人的流动,让人找到“看”和“被看”的乐趣,延长了人们在此逗留的时间。
城市核概念图
(2)“第三空间”的营造
面对电商冲击下单纯的物质消费型商业已走进瓶颈的现实,建筑设计试图将商业引入“时间消费”、 “体验消费”的思考模式。当代社会人们总会在家和工作地点疲于奔命。我们希望,如果在每天路过的站点,有一个“第三空间”,让人们能停留片刻,整理心情,将会是具有意义的。商业项目中的公共空间,如果可以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 “可观看”、“可发呆”的场所,无形间也促进了人和人之间有声和无声的交流。周边产业可以将这里作为展示交流的舞台,创新城市的核心就是聚集能量,迸发创造灵感。
屋顶:创享舞台
屋顶:第三空间
在地铁出口到屋顶花园的流线上,串联着主要的公共空间,分别是下沉广场、“城市核”中庭、地面广场、二层中央广场和屋顶草坪广场。在紧邻地铁出入口“门户层”的下沉广场,阳光直接引入地下二层,石墙面配合绿化让人一出地铁就有赏心悦目的 “到达感”。地铁出入口紧连着 “城市核”垂直交通中庭,可迅速将人群导入各层的商业区。尺度更为宽广的地面北广场则是一个更大的入口,承担着迎接主体育馆方向涌来的广大人群。
下沉广场:连接地铁口
下沉广场:阳光直接引入地下
北广场
与主体育馆的视线连接
大扶梯:强调可视性,可达性
二层中央广场
通过室外大扶梯到达二层中央广场。广场四周环绕着商业,这里也是举办周末集市和露天音乐会的地方。屋顶草坪广场是人们眺望整个奥体公园的最佳展望点,也是户外运动区域。我们希望商业企划能引入更多的“运动健康”主题项目,以探索公共空间和商业设施界限模糊化的体验型消费模式。同时,借由高品质公共空间与办公楼,住宅之间的可达设计,来获得观光型消费之外更稳定的日常型客户。
屋顶展望台
ⅲ
度身打造的建筑造型
我们尊重场所并从体现自身地标性的角度考虑,整个建筑以“绿丘” 为设计原点。商业裙房采用盘旋的曲线造型,与奥体公园内多个曲线建筑形成呼应,将绿化满铺到屋顶,将建筑彻底融入公园景观。建筑的盘旋造型忠实地表达了从地铁站如何引导人群进入奥体公园的流线,以及由此串联的商业流线。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除了结构承重更大以外,所有的设备都需要精密计算,隐藏进夹层中。即使露出屋面的管井,也要考虑美化设计和噪音控制,这对设备专业的精细化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商业平面通过“层层退台”的形式,在层间设置商业展示面,以解决传统 “商业盒子”只有一个垂直展示面限制的问题。
绿丘概念图
商业裙房盘旋造型
日建的景观团队在屋顶的设计上大展拳脚,通过地形起伏,创造了“一步一景”的“脉动山丘”。展望草坪、动感天厅、趣味滑坡被串联在散步道上。商业也受惠于室内外界限的模糊,得到了更大的延展。这种内与外的“暧昧”与“融合”的关系,正是东方审美意识对空间哲学的贡献。
趣味滑坡
动感天厅
商业南侧主入口
在南侧沿街的城市界面,还有 200米的沿街面,立面采用曲面造型。上半部的铝板幕墙,设计师汲取了中国传统建筑“小瓦片堆出大屋顶”的原理,对曲面表面进行了数字化分割;通过bim建模,将造型和结构进行了多次调试,最终实现了建造定位准确和构件可控的目标;在材料上,设计师则希望通过具有陶瓷质感的机理的铝板材料再现杭州的本土特色。曲面的下部采用了12米通高大玻璃,强力展现出内部富有变化的商业形象。整个项目没有一块led屏幕,但这个大曲面就是一块“白板”,可以投射绚丽的表情。
商业裙房造型
商业裙房夜景
在城市规划定位角度,奥体博览城的整体规划采用了 “北斗七星”的意象。信达中心地块范围内的两栋超高层办公楼代表着“玉衡、开阳”两颗星,高度为分别150米、170米。为了实现“绿丘”概念,在塔楼设计上,也进行了一个大胆尝试:绿化通过各层的阳台,延伸至塔楼的顶部,使得塔楼与裙房有了统一的绿色语言。设计上特别采用竖向隐框式玻璃幕墙。从外看,建筑表面光滑轻盈,如一个清透的玻璃柱子映衬着周围无边的绿景。从内看,各层办公人员可以无障碍的展望奥体公园的景致。
办公楼造型
ⅳ
结语
本项目由信达地产、融创中国、滨江集团共同开发,致力于新时期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在三年前的设计之初,他们曾多次访问日本,在仔细研究东京大阪等成功tod模式案例后,向设计团队提出一个美好的愿景:打造一个以tod流线为核心,绿色健康,能激发创造力,且带给杭州新生活方式的城市空间。相信,我们做到了!
本文所有效果图均为示意图
cg制作: 上海蔚墨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日建设计
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撰 稿: 陈遥
项目成员
其他景观设计团队成员:蓝霖、郝升伟
参考文献
[1] 日建设计站城一体开发研究会,《站城一体开发- 新一代公共交通指向型城市建设》[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 日建设计站城一体开发研究会,《站城一体化开发2tod46的魅力》[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3] 张玲,日本站城一体化开发与轨道沿线的社区营造[j]. 《世界建筑导报》,2019, 33(3)pp. 8-9
以上文章来源于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作者日建设计
上海市建筑学会成立于1953年7月,是经国家民政部门批准注册的独立法人社团,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成员,也是上海市建筑界最专业、最权威的科技学术团体之一!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20号新汇丰大楼4楼
邮编:200002
phone: 021-62716650
传真:021-62716656
网址:http://www.assc.org.cn/
email:[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凯发娱乐官网 copyright 2018-2020 assc.org.cn | 上海市建筑学会凯发娱乐官网的版权所有 | 联系凯发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