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各行各业共襄盛会,共享中国全面扩大开放、与世界共赢的机遇。
献礼进博:
打造简约化、人性化的“记者之家”
2011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设计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其主体建筑以“四叶草”为造型,采用轴线对称设计,并体现了诸多中国元素。2020年1月6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入选2019上海新十大地标建筑。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对外窗口,建筑不单纯在满足功能要求,更在表达对于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视觉中国
而新闻中心作为中外媒体报道、采访的重要阵地,是进博会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上海建工设计总院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举办至今,已连续三届参与进博会新闻中心的设计和建设工作,一方面为中外媒体打造了专业、高效、温馨的新闻之家,另一方面也透过建筑媒介向世界彰显着中国开放与自信。
进博会新闻中心工作区 ©上海建工设计总院
“中国制造”:
汉企产品助力建筑行业
第三届进博会首次增设“地方政府综合形象展示区”。在湖北展区中,中建三局智能化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装备集成平台(简称“空中造楼机”)亮相。“空中造楼机”主要用于3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较传统施工装备不仅更加安全智能,还可缩短20%的工期。
“空中造楼机” 来源:新浪网
进博会上,另一个被建筑媒体在意的设备来自于沃尔沃建筑设备的,首款中型电动挖掘机原型机ex03。其最大亮点在于创新的后部显示屏安全功能,可以通过实时视频流,明辨前方路况。此外,该款机型还有工作噪音低、零废气排放和减少维护作业等优势,助力塑造更可持续的行业未来。
ex03 来源:澎湃新闻
献言未来:
aedas寄语未来中国发展
作为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公司,aedas是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服务贸易领域外资企业进驻中国的代表之一。aedas主席及全球设计董事keith griffiths也借此机会寄语未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
“中国的服务进口规模比重占世界总量的10%。未来五年中国服务进口总值有望达到2.5万亿美元,为全球工业和供应链提供广阔而稳定的市场。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和对服务贸易的高度关注,我们对中国的增长和发展之旅将继续充满坚定信心。”
aedas主席及全球设计董事keith griffiths 来源:aedas
“上海精神”:
引领中外建筑师积极参与建设
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吸引了众多国际一流建筑师积极参与上海城市建设,并留下了无数精彩的作品。
- 浦东国际机场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浦东国际机场由法国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建造。他在设计中借鉴液体的形状,兼顾功能性与采光,使机场成为浦东的一部分。无独有偶,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也由保罗主持设计,这也是他在中国设计的第一座剧场。东方艺术中心五个半球体包括正厅入口、演奏厅、音乐厅、展厅和歌剧厅,形似绽放的“蝴蝶兰”。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博景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agence paul andreu
- 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世纪广场,由国际建筑规划设计公司rtkl总设计。整个科技馆以转合的弧形平面螺旋上升;同时,下沉式广场、地面、地上建筑形成呼应,与城市空间紧密相连。
上海科技馆 ©洪哥警影
-ai tower 人工智能中心
早在2009年,日建设计就着手研究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的建造,这一项目于今年正式落成。中心由四座建筑组成,低区设计了向大地延展的羽翼状空间,既营造出一个舒适的室外公共空间,又兼顾了日照和自然通风。
ai tower ©西岸集团
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到上海在急剧城市化建设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城市热岛等城市问题,并结合日本在“营造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建筑空间”方面的经验,将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有机融合,又将上海本土环境与国外人本、自然的建筑经验相结合,打造出保持人文尺度又充满活力的建筑作品。
原机场跑道变成了中央公园 ©西岸集团
- 南京路步行街:安踏第十代形象店铺
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承载着老上海的发展历史,凝结着几代人的记忆,也见证了近代以来上海的繁荣。2019年黄浦区对南京路步行街实施“东扩”工程,而华东总院设计团队在深度挖掘区域优势和历史资源的基础上,优化步行空间品质。今年9月,南京路步行街“东扩”工程正式完成、开街。这一工程使其进一步焕发生机,呈现出大气典雅的“中华商业第一街”形象。
南京路步行街 ©vfi
而坐落在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的安踏第十代形象店铺也于国庆期间正式启幕。这一店铺由安踏设计团队与gensler合力完成,以奥运为主题,秉承安踏“永不止步”的品牌理念,打造出一个现代、动感的购物空间。
沿街店面融合了十九世纪外滩建筑的别致风格与充满科技感的现代美学。
橱窗设计则注重层次感及通透性,以吸引顾客的目光。 ©gensler
门店以白、灰、黑为主,打造中性、简约的风格,以突出产品本身的特点。照明配合渐变设计塑造动感视觉效果。设计还融入了健身房、俱乐部等的环境要素,提供具有生活气息的购物环境,突出设计的本土化元素。
门店室内 ©gensler
合作共赢:外国建筑师在中国
2020年9月16日gmp项目合伙人玛德琳·唯斯女士获颁2020年“白玉兰纪念奖”。她也是唯一一位获此荣誉的建筑师。“白玉兰纪念奖”是上海市对外表彰系列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和鼓励为上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
颁奖现场 ©gmp architects
玛德琳在上海从事建筑工作已有16年,期间她带领团队参与了80余个建筑设计及规划项目,其中已建成及建设中的项目有近30个。
保利绿地广场 ©hg esch
南外滩滨水岸线景观设计 ©marcus bredt
未来可期:
- 浦东再添全新文化设施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前十年,人们戏称其为“文化沙漠”,那里文化场馆少、文化设施少。但随着城市建设,文化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浦东的亮点。东方艺术中心、1862时尚艺术中心以及东岸滨江空间等的建设与运营,使浦东发展的关键词不再只有经济,还有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逐渐成为高品质的“世界会客厅”。
2019年,上海大歌剧院项目正式对外发布并开工。大歌剧院位于浦东世博文化公园内,是整个公园的点睛之笔。其外观设计取“中国扇”之意,以螺旋上升的形体为标志,既暗藏着歌剧艺术的动态美感,也呈现着中国建筑审美风格。建成后,这一歌剧院有望成为全球歌剧演出场次最多、歌剧样式最全的歌剧院之一。
上海大歌剧院 来源:上海发布
经过两年的建设,位于浦东新区花木城市副中心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也即将落成、运营。它由丹麦shl建筑事务所设计,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承建,建筑整体仿佛一座漂浮在公园树冠上方的雕塑体。未来它也将成为上海新的”城市会客厅”,为市民带来全新的学习和文化体验,使他们与城市联系更加紧密。
图书馆造型 来源:环球建筑
此外,自2017年启动建设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也即将落户浦东。其整体造型呈矩形体块,造型简洁挺拔,与上海海陆交汇的地理特征相符合。
上海博物馆东馆 来源:腾讯新闻
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浦东美术馆也已顺利结构封顶。美术馆外观兼具美观和实用,不仅现代也富有中国传统特色,面向黄浦江的外立面设置有两块“大玻璃” ,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不同的景观。它未来将成为上海当代艺术的地标建筑,是国内以展示国外优秀艺术作品为特色的展示型美术馆。
浦东美术馆项目鸟瞰 来源:环球建筑
- 上实中心剧院落户北外滩
当下,北外滩正在通过与外滩、陆家嘴进行的错位联动,去孵化创新思维的中央活动区。其核心区主打商务办公,东西区注重历史资源保护,让北外滩一半是海派文化的存留,一半是城市核心区的建成。
北外滩总体格局(公众草案) 来源:澎湃新闻
2019年hpp赢得上实中心剧院室内设计竞赛第一名,将在紧邻黄浦江江岸的虹口北北外滩区域打造融合了娱乐休闲、艺术分享、文创零售、展示活动和培训教育等功能的文化地标。
hpp的设计以上海的城市特色为依据,融合了“闪耀通透的水晶珠宝盒“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果。
设计概念 ©hpp
马蹄形空间,观众步入如同珠宝盒里的珍宝被逐渐显现。 ©hpp
除此之外,hpp已经参与建设过黄浦江两岸一系列设计与建造项目,包括杨浦滨江船厂地区城市设计、世博“绿谷”规划与建筑、滨江道办公楼改造、上海中企·华润滨江智慧广场等。
上海滨江道办公楼 © hpp
- 西岸金融城即将融入徐汇滨江
10月18日,香港置地举办了西岸金融城奠基仪式。项目由kpf编制总体规划设计,并进行核心商务中心的建筑设计。其围绕商务、文化和休闲三个中心轴展开,以办公为主要功能,兼容住宅、医院和零售等。
kpf设计团队在借鉴老外滩建筑体量及外立面风格的基础上,引入宜人的空间尺度及人性化的空间功能,致力于将其打造为上海最 "宜居 "的社区。而社区四角的塔楼将会为徐汇区的天际线增添新活力。
西岸金融城效果图 ©kpf建筑设计事务所
- “金桥壹中心”建设启动
11月2日,上海浦东新区“金色中环发展带”建设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由som 和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设计、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的“金桥壹中心”也正式动工。
“金桥壹中心”位于金桥城市副中心核心区,高248米,未来将成为“金色中环发展带”新地标。依据发展愿景,“金色中环”将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技创新标杆区、新基建和新理念实践区,串联前滩中央活动区、张江副中心、金桥副中心3个中心区、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及3片楔形绿地。
主楼高度约248m,总建筑面积约16.5万㎡ ©som
在上海的高速发展中,中外建筑师见证着城市前进的历史步伐,未来也定将在城市塑造、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市建筑学会成立于1953年7月,是经国家民政部门批准注册的独立法人社团,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成员,也是上海市建筑界最专业、最权威的科技学术团体之一!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20号新汇丰大楼4楼
邮编:200002
phone: 021-62716650
传真:021-62716656
网址:http://www.assc.org.cn/
email:[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凯发娱乐官网 copyright 2018-2020 assc.org.cn | 上海市建筑学会凯发娱乐官网的版权所有 | 联系凯发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