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防控新冠肺炎病毒疫情阻击战在不断进行中,上海市建筑学会追踪各团体会员单位践行专业担当和社会责任的报道也在连续持续中。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迅猛
“不出门”成为多数国人共同坚守和奋战的方式
还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不是白衣天使
却全力冲锋,逆行而上
他们不是军旅中人
却不舍昼夜,奋战“疫”线
10小时完成方案
5天建成
3500张床位
带着设计师的责任与使命
只为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抢占更多生机
他们便是奋战在武汉方舱医院一线的联创人
长江新城方舱医院鸟瞰图
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是武汉市目前最大的方舱医院,因为决策快、建造快,收治病人多,阻击疫情任务重,而被人们称为一夜筑城。
一群冲刺在“疫”线的设计师
此刻的武汉,正在经历着坚苦卓绝的战役。
数万医护者与病人经历的是一场生死之战,与此同时,城市垃圾清运系统正承受着医用垃圾成倍增长的负重;物流运输系统拼尽全力保障着市民生活必需品的调运;省内外金融系统正在竭尽全力为武汉抗击疫情筹集资金;大批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后,面对着庞大而繁琐的排查与扶困;每个武汉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为这场战役付出。
生于斯长于斯,面对严峻形势,联创人“疫”不容辞!
联创设计集团华中区域中心立足湖北,深耕华中地区; 武汉地区共有员工800多名。自2月14日接到上级政府指示,联创设计武汉新锐公司作为长江新城方舱医院项目的总设计单位,极速响应,迅速抽调公司30多名精兵强将,全力投入设计工程,与武汉并肩作战,汇聚起一股强劲的抗疫热流。
研讨方案设计
尊重专业——防疫一线医生手绘设计图
谈及此次设计任务,联创设计集团副总裁、华中区域中心联席总经理段飞博士直言“挑战太多”, 不仅要考虑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舒适感,还要强调医疗的专业性。此次承接的设计任务是传染病类的医院,同时又要将旧仓库进行改造,虽然联创设计武汉新锐曾有过多次医院以及大型文化场馆设计经验,但从结构到空气流通等环节上,难度要比普通的场馆改造高很多。
“我们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赶到红桥村工业园场踏勘,看到现场便已经知道这次方舱的设计任务,对于每个设计师来说将是一次艰巨的挑战。这所武汉最大的方舱医院位于一处工业园区,按照计划,我们将把原有的临时厂房改造出20个舱位,每个舱位面积1188平方米,共计3000张床位。五天内完工的要求,意味着真正留给设计师的时间只有一个通宵,而后便是连续改图与施工环节的相互交错。”深夜,电话那头段飞的声音隔着口罩,闷闷得传递过来,话语间,听得出他疲惫却又亢奋的情绪,每一个数据清楚又明晰的一一阐述。
手绘图:武汉市一医院呼吸三病区副主任医师 刘沛
面对设计工程在时间周期与专业方面的极大挑战,设计团队反复请教卫健委专家,根据医疗专业标准对设计方案做出不断调整,同时也在一线医护人员中汲取宝贵建议。这些医护人员都是从实战中得出经验,尤其是医护人员更换防护装备的房间设计,防疫一线的医生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通过手绘图纸传给段飞,为方舱医院的防疫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保障。
与医疗团队现场沟通
敬畏之心——反复校正设计稿
时间紧迫,随着时间推进,后期工程节奏也在逐渐加速,现场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遇到问题,设计师们都会不分昼夜的赶到施工现场,仔细核查,对着设计图纸进行修改调整,逐一排难。
联创设计集团副总裁、华中区域中心联席总经理段飞博士现场汇报
段飞说:“我已经记不清出了多少稿设计图纸,都是一边出设计,一边施工,一边调整,确保满足方舱医院的标准和需求,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
改稿讨论
探讨方案细节
2月15日晚上,当整个设计团队在如火如荼的赶工之时,上级领导又下达了新任务,在园区内再改建一个大型方舱,这是一个可容纳460多张床位的方舱,其结构与其他20个方舱完全不同,设计难度再次加码。
时间就是生命,设计师们即刻联系卫健委专家组,通宵达旦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施工团队随即按照图纸展开施工。为了精益求精,直至2月18日,武汉新锐的设计团队仍在各个施工队伍中了解情况,及时校正细节。
方舱医院室内
迎难而上的联创人——若有战,召必回!
这是一场医务、警务、政务多方参与的大战役,设计师改图的速度直接关系到建造成本。从接到任务、项目选址、现场踏勘、规划设计,前后仅用了10个小时!而整个工程的计划工期只有5天!
面对压力与挑战,联创的设计师们与时间赛跑,以图为盾,以笔为枪,以毅战疫,用责任和担当坚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五天里,我们见证了方舱医院的整个过程,同时也记录下这些“设计战士”的心路历程。
“方舱,注定是设计师的一场战役”
对于一个拥有近600多位设计师的综合性设计企业,换做平常,接到一项复杂的改造项目时,如果在如此苛刻的时间条件要求下,也不过是一声令下的事情。但在全国抗击疫情的时刻,关键难点在于,受封城影响,现在大量的设计师不在武汉市,而且并不具备办公的条件。正由于是特殊时期,我们尽可能的动员在武汉的所有设计师,满足有车的、年轻的以及家里没有后顾之忧的设计师,将作为参与本次设计任务的条件,能召回的设计师本来就不多,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人就更少了。虽然人员的抽调有些困难,但除了筛选这些人员外,我们这里还有很多设计师自愿请战到此次的设计任务中,最终我们有近40位设计人员参与了本次项目,其中设备部参与的设计师就有十余人。
——武汉新锐公司副总经理 冯海龙
“方舱早一分钟建成,就能让病人少受一分钟的罪”
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接过的最急的项目,急到什么程度呢,手机不敢离开手,最忙时满屏信息闪动,大到催图纸、挖土方、集装箱吊运,小到路面出现大水坑无法通车,都会反馈到我这里,我再去找相应的责任方沟通。在这个现场,我不仅是设计师,还是个大工头,这么说吧,在这个项目上负责的领导,市委书记以下人员都催过我,要我快点再快一点,然而我的心里也一直有个声音在跟我自己说:你得快点!快一个分钟,能早住进来一个病人!
——武汉新锐公司副总建筑师 赵攀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角力”
这次设计任务真的很有压力,虽然平时大家觉得我是“武汉户外运动圈的铁人”,通宵达旦两三天也依然精神抖擞。但受疫情影响,武汉市的餐饮和外卖服务统统关闭,我们在单位每天只好靠老干妈配泡面来应付体力。为了跑在时间前面,有时会过于专注,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也想不起喝几口水。在中间可以放松时,整个人的状态就是恍恍惚惚。但只要听到手机一响,短信一来,我们就一头扎在图纸里,有了百分百的精神投入,因为我们做的不止是一张苍白的设计图纸,建一所冰冷的房子,我们是为整个武汉的百姓们抢建一座生命方舟!
——武汉新锐公司方案主创 胡哲
“我不是英雄,但是我想尽点绵薄之力”
在家里就一直很想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当接到任务后,我第一时间就和爱人沟通,她不仅支持,更当即表态要陪我一起到现场,也为国家尽献绵薄之力。说实话,我很感动,但是也很担心她的安全,再三考虑,我带她去公司开了一次讨论会,并没有去施工现场。毕竟,家人是我的盔甲也是我的软肋。
——武汉新锐公司项目设计师 张露
“希望所有不好的疫情消息,早日烟消云散”
对于我来说,每天新闻播报的疑似、确诊、还是死亡病例,不是一串纯粹的数字,我们背后看到的是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原本幸福、健康的家庭,此刻的我只想解决一个问题:贡献我的力量,帮助到我们武汉生病的老百姓们有地方可住,让手机里那些悲剧新闻统统滚蛋!
——武汉新锐公司暖通室技术总监 史建萌
我们无法用太多的言语一一记录下每一位设计师,他们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他们电脑前的背影、场地上的忙碌、趴在桌上眯着眼的疲倦;在这场设计战“疫”中,联创武汉新锐突击队还有很多勇于奉献的小伙伴:时刻认真做战地笔记的设计师陈新鹏;笑言不负2019年优秀员工称号的机电事业部电气室技术副总监杨明;不放过每一个方舱顶梁加固工程的公司副总工程师王飞;14号起就驻扎现场负责水电系统的公司副总工程师陈伟……英雄亦是血肉之躯的凡人,每一位用设计投身战疫的联创人,当战斗的指令发出,冲锋的号角吹响,便义无反顾、永不言退。正如机电事业部电气室资深项目设计师延杰所说:“我们终将会取得胜利,因为武汉是我家!”
每个人都在坚守,每个人都在拼搏。这些天,武汉人互相说着的、听着最多的就是四个字:武汉加油!抗击疫情,联创人用“排除万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用设计创造价值”的使命感,与国家共同并肩,战在“疫”线。
武汉,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一个个平凡的人绽放出英雄的光芒
因设计之名,方舱即是我们的战场
助力防疫之战,联创人定当全力冲锋
上海市建筑学会成立于1953年7月,是经国家民政部门批准注册的独立法人社团,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成员,也是上海市建筑界最专业、最权威的科技学术团体之一!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20号新汇丰大楼4楼
邮编:200002
phone: 021-62716650
传真:021-62716656
网址:http://www.assc.org.cn/
email:[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凯发娱乐官网 copyright 2018-2020 assc.org.cn | 上海市建筑学会凯发娱乐官网的版权所有 | 联系凯发登录 |